•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处  >>  学生事务  >>  规章制度  >>  正文
    内江师范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编辑:谭思师   查看:

     

     

     

    内江师范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和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开展“思想引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组织提升育人”五大育人工程,着力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校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我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仰,听党话、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努力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校团委的改革和推动,又积极发挥团总支、团支部的首创精神,鼓励团总支、团支部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主要目标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组织活力和团员意识,拓宽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的渠道和载体,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坚定、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工作方式创新、联系青年密切、作风扎实过硬的良好局面,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内江师范学院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校团委领导机构设置

    健全校团委组织机构设置,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专设。构建“一个主体,四个中心”校级团组织格局。一个主体即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四个中心即:团属新媒体运营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公益组织中心、素质拓展中心。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推行“1+1+2+2+100”直接联系制度。认真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的工作要求,每1名专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个院级团组织、2个团支部、2个学生组织或社团,直接联系100名左右的青年师生。各级专(挂、兼)职团干部每人结合自身实际直接联系不少于1个基层团学组织,直接联系100名左右的青年师生。每名团干部经常性联系和对接帮扶1-2名需要重点帮助的青年师生。

    建立“三众”制度。建立健全“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在活动前期,通过召开面向全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形式,广泛发动全校青年师生智慧,使全校青年师生作为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体参与到学团活动的创建中来;在活动筹办中,让广大青年师生参与到共青团工作和活动方案的筹划中来,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开展团组织活动;在活动总结、表彰过程中,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团组织工作制度,实现广大师生对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评价评议。通过“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使广大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我校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和评议全过程。

    做好“青年接待日”工作。结合校领导值班日、团学工作例会,五四、一二·九等时间节点,持续深入开展青年接待日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对青年的直接联系指导,完善青年学生与学校党政领导、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的常态化机制,引导青年学生依法、有序参与学校治理。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项目化实施。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大学生科研项目”“科技节”“艺术节”“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西部计划”“逐梦计划”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贯穿全年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等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品牌活动。

    扁平化管理。建立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各级团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运用校院两级团学组织官方微信微博矩阵群、OA办公系统等新媒体技术,创新新媒体运营思路,逐步构建以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外围、网络宣传员为主体、网络文明促进会为核心的覆盖广、动员快、战斗力强的网络工作队伍,进一步优化校、院、班(社团)三级管理和联动运营机制。

    制度化建设。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五四红旗团总支评选办法》《学生干部选拔管理办法》《优秀社团评选考核办法》《团内评奖评优办法》《第二课堂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实施办法》等,全面促进各级团组织的团内机制建设和团外形象树立。

    加强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加强校团委对校学生会的指导,特别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活动策划、组织与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指导;逐步完善二级学院学生分会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学生分会由各团总支归口指导;加强学生社团部建设,指定一名团委教师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校学生会配合校团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明确学生会中一名主席团成员分管学生社团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内江师范学院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校级团代会每三年至五年召开一次,院级团代会每二年至三年召开一次;增强代表性,提高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校级和二级学院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规范实施“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团日活动,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直接面向团员青年,着力提升组织运行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和团员参与活力。

    发挥团委主体作用,强化院班团组织建设,明确团总支书记专设,健全内设机构。

    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成立教工团支部、研究生团支部、社团团支部、探索宿舍团建、网络团建,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试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

    做好五四红旗团总支、团支部创建、评比、表彰工作。

    (三)改革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

    7.完善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面向不同阶段学生、不同时期的教育需要、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

    广泛开展“四进四信”“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巩固主题教育活动效果,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继续开展“十大”(十大学雷锋标兵、十大感动校园人员、十大创新实践能手、我最喜爱的老师)系列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内师青年学青年习近平”品牌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结合一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习读书会、专题组织会、学习心声等线下线上的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三本著作,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使之成为团内教育的一项常态化任务,针对青年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阶段特点,设计开展富有吸引力、传播力的学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掀起学习热潮。

    8.深化实施“大学生能力素质拓展工程”

    “四化四结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按照“项目化、常态化、规模化、基地化”,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职业体验相结合的“四化四结合”的工作思路,依托学生公益组织中心,项目化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围绕主线,坚持导向,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按照“校级活动创精品,院级活动出特色,社团活动上规模”的工作思路,通过二级学院竞标承办,购买社团服务等工作机制,届次化开展大学生艺术节、科技节、创业计划等校园文化活动,探索项目化工作方式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和美育实践专项研究,更好地促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深入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实施办法》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系统规划第二课堂课程学分模块,不断完善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和数据分析体系,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9. 完善服务育人体系

    加强直接联系服务制度。依托“导师制”,结合“挑战杯”“创青春”等品牌工作,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联系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积极参与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职业适应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服务困难学生群体。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里困难、人际沟通困难和上进心不足等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服务。通过节假日送温暖、发放新生入学宝典、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校外就业创业见习岗位人才资源库》,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聚焦重点突出问题,依托“青年接待日”制度、“班长会议”等联系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10.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结合“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完善团委网站建设,丰富网站栏目设置;运用“两微一端”的运行体系(团属官方微信、微博,青年之声@团委官网),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推进校园媒体融合与联动,建设“媒体圈”,汇聚校园媒体力量;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打造并推广优秀网络文化产品。

    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进一步加强学校各级团学组织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和指导,加大网络安全教育力度,加强网络平台、网络信息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1.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

    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构建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校团委书记班子采用“1+1+2”的模式进行配备,1人为专职书记,1人为专职副书记,至少选拔2名挂(兼)职副书记(青年教师、学生);鼓励学院从优秀青年教师、学生骨干中选人兼职团总支副书记。

    建立健全团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团干部的考核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团总支书记、副书记的考核和管理,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内江师范学院学生会章程》,建立干部档案,实行自下而上的推荐竞聘制和自上而下的评价考核制度,从严选拔、管理、考核。

    12.完善团干部和学生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引导团干部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加强能力提升,引导团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培训,力争每4年轮训一遍全校专职团干部;建立团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团的理论和业务制度;针对学生干部,按照“团校储备人才、公选选拔人才、干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

    积极组织团干部开展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申报。

    13.完善团员发展团员教育管理制度

    认真实施“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发展团员实施细则、团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好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作用、发挥好团员在青年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在学校党政召开教育工作、学校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学校党委由分管党建的副书记或党委常委分管共青团工作,二级学院由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分管团总支工作。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各级团委(团总支)书记是党员的,一般作为党委(党总支)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继续强化我校共青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继续做好“推优入党”和“发展团员编号制度”工作。以推优入党和团员发展工作为途径,关注团员青年,开展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等教育,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校党委组织部每年单列指标支持校团委推荐一定数量的校级学生组织骨干为“推优入党”人选;按照上级团组织的统一部署,落实发展团员编号制度。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

    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单独设立校级团委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学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

    部编制数参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15 号)执行,并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增加。校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团委各科室、院团总支书记为专职干部的,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学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若遇“艺术节”“挑战杯”“创青春”等校外竞赛,学校单独划拨经费保障竞赛开展;学校、学院、相关部门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学校党委总体部署,校团委牵头落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工会、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等相关部门、各学院协调实施,各级团总支、团支部共同推进、落实、执行。校内各级团组织积极认真反馈意见和建议,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中共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171120日印发

     

    Copyright © 2022 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