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事人基本信息
小黄(化名),女,19岁,就读于某师范学院某专业。入校时,做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抑郁倾向,辅导员予以关注,经常谈心谈话。父母健在,家族无精神病史。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
二、危机的发生
一天晚上11点多,某高校辅导员张老师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班上一名班干部打来电话,说小黄在宿舍熄灯时间还没回宿舍。张老师一下子紧张起来,马上询问宿舍同学详细情况,宿舍的同学说,这几天收到了小黄给大家分享的微信日记,记录了大量负面情绪的信息,尤其提到男友分手,心里再没有依赖、依恋,晚上打小黄电话关机。并且很晚还没有回宿舍,大家都比较担心,才打电话通知了辅导员。
三、干预过程
辅导员接到宿舍学生的电话后,依据所报告的情况,通知同宿舍同学要不停打电话,自己连夜坐车从外地赶回学校。随后又和小黄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告知了情况,并将这一突发情况报告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和同学这天晚上不停寻找,在校园内始终没找到。早上7点左右,学校教学楼门锁打开之后,老师才在教学楼的5楼找到小黄,当时小黄情绪稳定。经过询问,小黄昨天晚上确实想跳楼自杀,但最终还是没有迈出这一步。
第二天,小黄的妈妈坐飞机从外地赶到学校,了解了孩子的情况,非常痛心,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我在接到辅导员电话后、立即介入,从饮食、睡眠、情绪状态等多方面了解到:小黄无饥饿感,食欲不振;晚上1、2点才能入睡,而且睡眠浅;情绪低落持续时间长,对事物没有兴趣,手腕有多道刀痕,有自杀想法与行为。
四、干预结果
在小黄的妈妈来校后,心理老师(我)、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大家坐在一起,与小黄充分沟通后,小黄自己也觉得自己有严重抑郁情绪,需要治疗。在出于对小黄安全的考虑下,与小黄达成安全协议,在小黄遇到危机时需要第一联系我,第二联系辅导员,第三联系母亲。同时我建议:一、家长陪同小黄到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二、每周接受一次心理咨询;三、家长在校陪读一段时间。小黄和家长均同意。
小黄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症。医院建议住院治疗,家长和小黄均不同意,最终,医生开了马来酸氟伏沙明片和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抑郁,改善睡眠。
小黄遵医嘱服药,我每周一次对小黄开展心理咨询,情绪逐渐平稳,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咨询中,我了解到小黄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父亲没有什么文化,自小学以来经常训骂小黄,说小黄没有用等等,这种环境下,小黄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对、做不好,渐渐对各种事情失去兴趣。在确定原因之后,我采取认知行为疗法,为小黄制定了力所能及的行为计划表,逐步恢复小黄的自我能力感。
与此同时,辅导员安排同学对小黄保持适度的关心和关注,也通过谈心谈话帮助小黄重新塑造信心。在妈妈的一段陪护下,小黄自觉状态好了很多,饮食逐渐规律,睡眠明显改善,没有出现自杀意念和想法,危机解除。
五、经验分享
大学生由于抑郁导致的自杀危机日益成为校园常见现象,对抑郁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极为重要。抑郁症有其明显的特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大学生抑郁的诱发因素是多样的,此个案中个体形成抑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糟糕的童年经历和努力得不到报偿,诱发因素是与男友分手。
1、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在对抑郁症个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构建并完善前期预防机制,在抑郁症个案心理状态趋于平稳时,加强专题讲座、心理专题教育。第二,建立全校抑郁症个案的信息资料库。通过抑郁症个案信息资料库及时把握个案的心理状况和动态变化,树立心理危机预防理念,加强心理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对发现危机苗头的个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已经陷入危机的学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危机干预后的个案进行预后跟踪监测。第三,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分级制度。轻度抑郁症个案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好,产生极端心理的比例较少,只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便能够使其走出阴霾。而重度抑郁症个案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甚至24小时陪护。
2、对干预后的个案进行跟踪监测
危机解除后,个案情绪得以稳定。学校和家庭仍需对个案进行跟踪监测。如:专业心理咨询师评估是否需要转介精神卫生中心;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辅助心理咨询;如需服用药物,家长、同学、辅导员等需密切关注学生是否遵医嘱服药,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当个案处于恢复期,学校教师、家长、同学需多鼓励其适应人际交往、学校学习、回归常态生活;此外,学校等多方力量需探索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保持抑郁症个案的干预效果,预防疾病复发,危机重现。